游客发表
欧美系:双升(9.09%),盈利+市占降(22.73%),盈利+市占平(13.64%),亏损+市占增(4.55%),亏损+市占平(9.09%),亏损+市占降(40.91%)。
升降工作平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1家升降工作平台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月销售各类升降工作平台8530台,同比增长70.7%。其中国内277台,同比增长9.06%。
摊铺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4家摊铺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月销售各类摊铺机71台,同比下降37.2%。出口301台,同比增长88.1%。出口129台,同比增长61.3%。出口144台,同比增长44%。其中国内72台,同比下降26.5%。
其中国内2849台,同比增长7.19%。履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8家履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月销售各类履带起重机207台,同比下降21.3%。2021年1-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终端销售占比 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重型自卸车竞争格局变化不小,主流企业中重汽、红岩、解放、福田和大运保持了自己2020年同期的行业排名。
2021年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仅有一家企业销量破千,较11月份减少2家,这个数字在8月份是4家,7月份是6家,6月份则还有8家。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年终销量排名第12位的三一集团在2021年也实现增长,增幅达到82%。红岩和陕汽分列4、5位,12月份实销重型自卸车713辆和681辆,月度份额分别为9.34%和8.92%。陕汽、重汽、四川南骏、徐工等企业2021年在重型自卸车市场的占有率较2020年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陕汽份额提升了0.99个百分点,重汽份额提升了0.31个百分点。
解放以766辆的表现从11月的月榜第5升至第三位,月度份额为10.04%2021年重型自卸车终端销量及累计增幅走势图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此前的分析,从二季度开始,各地基建项目开工情况不及预期,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也比较惨淡,导致重型自卸车终端需求明显放缓,5月份便出现下滑,6月份因国五车提前上牌透支未来所带来的增长更使下半年的市场前景黯淡。
12月份,东风公司以1590辆、月度份额20.83%的表现,2021年内首次摘得这一细分领域的月销量冠军。2021年,重型自卸车销量前十企业仅有2家企业实现同比增长,又有不止一家企业在2021年最后一个月累计销量步入下降区间,非常可惜。12月销7632辆降61% 下半年平均月销量仅9200辆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终端销量数据(交强险口径,不包含出口和军车),2021年12月份,国内重型自卸车市场共计销售7632辆,环比下降17%,同比大降61%。2021年国内重型自卸车月度走势 从累计销量看,2021年,国内重型自卸车市场累计实销24.44万辆,比2020年的26.03万辆下降6%,比2020全年累计少销售约1.6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重型自卸车累计销量是在11月过后步入下降区间的,2021年上半年,重型自卸车市场累计销量比上年同期高出5.65万辆,经过下半年的连续大降,使重型车自卸车终端销量从累计超4成(+43%)的增长转为6%的下滑,在最后两个月晚节不保,十分可惜。红岩和陕汽分列4、5位,12月份实销重型自卸车713辆和681辆,月度份额分别为9.34%和8.92%。2021年下半年,终端需求乏力的情况也未得到有效缓解,上图可见,2021年上半年,重型自卸车平均销量达到3.15万辆,上半年积累了超4成的累计增幅。有升就有降,2021年,也有不止一家企业的行业排名低于2020年,重型自卸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并不十分稳定,单看11月与12月的月度排名都有不小变化,12月份空降月销量榜前7的宇通就是很好的例子。
2021年下半年,重卡市场受全面国六和需求乏力的双重影响,不少细分领域接连交出大降的成绩单,重型自卸车这一细分领域已连续五个月交出超5成下滑的成绩单,7-11月五个月的平均降幅达到56%。四川南骏和徐工重卡分别提升了0.67个百分点和0.70个百分点。
12月份遭遇下降的企业降幅均为两位数,多家企业继续遭遇超5成大降,月销量前十企业有5家降幅超过市场整体的61%,其中下滑最严重的企业降幅达到80%。从近两年的市场来看,2021年12月份7632辆的表现仍处谷底水平(如下图)。
上图还可见,下半年的前4个月,重型自卸车市场一路下探(即环比下降),在11月份出现短暂上扬(即环比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地国五重型车延迟上牌政策的最后期限将至,国五库存车被迫上牌)。2021年12月国内重型自卸车市场销量一览(单位:辆) 2021年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继续遭遇大降,但相比前两月仅一家企业实现增长的窘况,12月实现增长的企业达到3家,其中徐工重卡以597辆,同比增长356%的表现跻身月榜前六,创造了自己2021年在自卸车市场的最好成绩。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年终销量排名第12位的三一集团在2021年也实现增长,增幅达到82%。12月份,重型自卸车市场的五强选手合计份额为61.46%,较11月(77.19%)有所缩窄。2021年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仅有一家企业销量破千,较11月份减少2家,这个数字在8月份是4家,7月份是6家,6月份则还有8家。三一集团12月销量继续实现增长,同比增幅为12%,三一收获了2021年重型自卸车终端市场唯一的12连涨,算得上是连续大降的自卸车市场里为数不多的亮点。
重汽以941辆,12.33%的月度份额位列12月销量榜次席,排名较11月上升一位。要知道,2021年上半年重型自卸车市场的平均月销量达到3.15万辆。
2021年1-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终端销售占比 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重型自卸车竞争格局变化不小,主流企业中重汽、红岩、解放、福田和大运保持了自己2020年同期的行业排名。单从数字上看,2021年下半年重型自卸车终端市场的表现,无论是同比2020年同期的稳定表现,还是相较于2021年上半年的火爆,都显得很惨淡。
东风、重汽、上汽红岩和一汽解放2021年自卸车终端实销分别达到3.75万辆、3.67万辆、3.41万辆和3万辆,是另外四家累计销量超过3万辆的企业,2021年在重型自卸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为15.36%、15.03%、13.96%和12.26%,东风和重汽累计份额差距仅有0.33%,重汽与红岩的份额差也仅有1.07%,相邻企业间差距并未拉大。与重卡市场的整体走势一样,重型自卸车市场在2021年上、下半年也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陕汽则从2020年同期的行业第2升至第一,四川南骏从第10上升两位至第8,徐工从2020年的行业第11上升一位至行业前十,三一则从2020年的行业14升至第12。2021年重型自卸车市场终端销量排行榜(单位:辆) 2021年,重型自卸车市场由陕汽、东风、重汽、红岩、解放等企业组成的第一集团5家企业累计销量均超过3万辆,其中排名第一的陕汽累计销量超4万辆,达到4.14万辆,累计份额达到16.94%。解放以766辆的表现从11月的月榜第5升至第三位,月度份额为10.04%。下半年,重型自卸车终端市场画风突变,月平均销量仅有9200辆,8月份销量跌破万辆后,再也没能重回月销万辆的水平。
结束语 2021年下半年,受全面国六和需求乏力的双重影响,重型自卸车终端市场的连续下滑实际上是意料之中,2021年重型自卸车市场最终以6连降收官也符合业内的预期。2021年下半年,最近六个月平均月销量不足万辆(仅有9200余辆),平均降幅达到57%。
宇通则以537辆,7.04%的月度份额空降重型自卸车月榜前七,值得一提的是,宇通12月挂牌上路的537辆自卸车均为纯电动车型。2022年1月,全国迎来了基建项目开工的利好预期,这无疑给自卸车需求添了一把火,但需求到底有多旺?足不足以支撑起重型自卸车久违了的增长?市场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陕汽、重汽、四川南骏、徐工等企业2021年在重型自卸车市场的占有率较2020年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陕汽份额提升了0.99个百分点,重汽份额提升了0.31个百分点。实现增长的是徐工重卡和四川南骏,2021年全年销量分别同比增长52%和36%。
2021年12月份,重卡市场终端销量整体表现仍显疲软,重型自卸车这一细分领域12月份的表现又是如何的呢?请看第一商用车网带来的分析报道。2021年12月重型自卸车市场终端销售占比 2021年累销24.44万辆 陕汽超4万夺冠 重汽、徐工等份额增长 2021年全年,国内重型自卸车市场共计实销24.44万辆,同比下降6%,累计降幅较前11月(-3%)扩大3个百分点,较2020年全年约减少1.6万辆。东风年内首登月榜首位 宇通空降前七 徐工逆增进前六 2021年12月,国内重型自卸车终端市场同比下降61%,重型自卸车市场主流企业(销量前10)合计分食了整个市场87.89%的份额该公司公告透露,2021业绩预增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高端化、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实施取得了突出成效,2021年新能源锂电材料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增加,产品销售价格也不断上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藏格矿业2021业绩预告 产业中下游企业:产销两旺 除华友钴业、藏格矿业等以上游矿产品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还有部分锂、钴相关的中下游上市公司也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二是2021年该公司二级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碳酸锂销量及销售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
SMM的数据显示,我国现货市场上,金属锂、钴价格2021年全年分别上涨175.26%、77%,而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现货价格在2021年全年的涨幅分别达418.87%、349.49%。我国期货市场也将锂、钴期货上市提上了日程。
据了解,这将是德方纳米自上市以来的最好年度业绩,实现扭亏为盈。新加坡交易所大宗商品主管William Chin称,推出锂、钴该期货合约将帮助市场参与者对新能源车关键原材料进行价格风险管理。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